段兴智

大理国末代皇帝

段兴智(?-1260年),白族,今云南大理人,段祥兴之子,宋代大理国第二十二世国王,蒙元时期大理第一代总管。

1251年,段兴智继承王位。翌年改元天定。1253年,遭忽必烈所率十万蒙古军进攻,兵至丽江。以相国高泰祥为首,拒降,杀蒙古使者。鹤庆、剑川等地相继失陷,不久,大理城破,高泰祥被杀,遂逃往滇池地区。次年春,忽必烈班师北还,由兀良合台留镇云南并继续东进,于是合剌章水城、罗部府、押赤城均被蒙古攻取。最后在昆泽被蒙古军所俘,大理国灭亡,所属五城、八府、四郡及三十七蛮部皆入于蒙古。

1255年,在兀良合台护持下,与叔段福觐见元宪宗蒙哥,获赐金符,奉命返大理,与兀良合台、宣抚使刘时中共同安辑大理。翌年,向蒙哥献大理地图,请悉平诸部,并条奏治民、立赋之法,被赐予“摩诃罗嵯”,奉命主诸蛮白爨等部。不久,与段福率爨僰军二万为前锋,导兀良合台出征未附诸部,又攻降交趾。1257年,任中庆路八府总管,即大理第一代总管。1260年,与段福北行,拟朝见世祖,道卒。

人物生平

1251年,段祥兴驾崩,段兴智即位。

天定二年(1252年)9月,蒙哥汗(成吉思汗幼子拖雷之子,元宪宗)命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统军征伐大理,蒙古军兵分东、西、中三路。忽必烈亲率中路军,在1253年10月过大渡河,抵金沙江,多位酋长归附,献计用革囊渡江,蒙古军遂用皮筏(将剥下的完整牛皮或羊皮的四肢、肛门等处扎紧,然后充气作飘浮器材。单个皮囊当地人称为“横吞”,皮筏即由多个这样的皮囊拼扎而成)渡江,到达云南丽江,即历史上有名的“元跨革囊”。忽必烈先派使者到大理劝降,大理的实际执政高泰祥主张坚决抵抗,并杀了使者。12月,中路军一路直下,长驱直入,进军龙首关,中途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,蒙古军直逼大理城。随后兀良合台率领的蒙古西路军也渡江到丽江县塔城、巨甸、石鼓。东路军过金沙江到达楚雄、姚安。这样,三路大军对大理城形成包围之势。大理内各族的贵族分子纷纷降蒙。

当时的大理军事力量并不薄弱,但为了削弱段氏势力,控制国政,高氏有意一方面把大理军队的精锐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,一方面则着力发展自己的地方武装,王畿之地的力量反而相当薄弱。段兴智与高泰祥引兵背城出战,惨遭大败,弃城而逃,各奔一方,蒙古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地攻占了大理都城。忽必烈命令姚枢裂帛为旗,上写止杀,分头号令各街巷,于是军民安定。姚枢还搜集了大理的图书档册。

蒙古兵在姚州抓获高泰祥,“泰祥奔姚州,被执,谕之降,不屈,命斩于五华楼。”高泰祥临刑,叹曰:“段运不回,天使其然,为臣殒首,盖其分也。”忽必烈认为他是忠臣,对其后代“许以世其官”。后来,高氏子孙有的被封为姚安、鹤庆等地方的土司,世代承袭30多代,直至改土归流。

天定四年(1254年),忽必烈北归,留兀良合台继续进攻。同年秋蒙古兵追至昆明,活擒段兴智。大理从段思平至段兴智共传22代,历317年,至此灭亡。段兴智被擒后,被送到北方蒙古汗廷,去见蒙哥汗,蒙哥汗施以怀柔,赐金符,令其归国,继续管理原属各部。

段兴智不但捡了条命,还得到蒙哥汗的赏识继续掌管云南,说不定比当初受高氏欺压时还舒坦些,不由心花怒放,对蒙古感恩戴德,于是替蒙古兵当向导追杀大理残余抵抗,并亲自率兵镇压大理境内反抗蒙古军的各族人民,甚至参加了蒙古攻打安南(即越南前身)的战争。

中统元年(1260年),段兴智再次北上朝觐,病逝于途中,蒙古遣使吊祭,谥号“向义天定贤王”。次年忽必烈令段兴智之弟段实继任大理总管,段实也像他哥哥一样对蒙古特别效忠,深得忽必烈赞赏,对他“示至优之渥”,“以彰同视之仁”。

“元跨革囊”是云南历史的里程碑。此后云南以一个行省的形式被纳入中国版图。自唐以来大理城作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时代结束,云南的政治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。

--

基本信息

全名
所处时代
民族
白族
逝世日期
1260年
前任
大理国孝义皇帝段祥兴
年号
天定
谥号
向义天定贤王(元朝赐谥)
Top